高子华|海藻故事——舟山马鞍列岛潮间带的呼吸与密语

高子华|海藻故事——舟山马鞍列岛潮间带的呼吸与密语

shell01 2025-08-17 装修装饰 6 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年六月,我们参加宁波渔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寻找宁波渔业遗迹”活动,登上舟山嵊泗马鞍列岛嵊山、枸杞、壁下、绿华和花鸟诸岛,开展田野调查。这些岛屿所在的渔场,古时候称作北洋。每年春分过后的“乌贼汛”,宁波鄞县姜山等地乡民,摇着舢板,从家乡出发,翻江过海来到各自固定的岛屿,搭篷设厂,捕捞乌贼。一时船帆云集,蔚然大观。

在嵊泗这些离岛寻访宁波渔业历史遗存时,正是今年第一号台风“蝴蝶”过后。雨过天晴,在这些离岛的夜晚,不时会看到在环绕岛礁的海面,出现片片粼粼蓝光,如梦如幻。

这就是著名的“荧光海”,一种叫作夜光藻的微型藻类大量聚集并发光形成的神奇海象。

在这些岛屿的潮间带,海藻不是主角,却又无处不在,是形成海洋丰富多彩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海藻世界”在我们的常识之外,却又奥妙无穷,精彩纷呈。

同行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骆其君教授,是研究海藻的知名学者。在嵊山岛“一叶舟”民宿住下聊天,我俩居然是大学校友,其君84 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高我三级,虽然不是一个系,却有一年时间在校读书的交集。离开校园数十载,在“海山尽处”孤岛之上邂逅校友,真是神奇的经历。

6 月16 日出海前,其君拎着两大包海藻匆匆回到驻地。原来,一大早他就赶到“三礁港大桥”枸杞那边的桥下,采集标本,用于实验室的样品检测与资料收集。其君左肘关节处有片血痕,估计是在翻爬岩礁时擦伤的。

采藻  潘旭光摄

其君将采集的海藻拍了照片,发到群里,并一一作了标注,有砺菜、鼠尾藻、羊栖菜、海萝、紫菜、石莼、舌状蜈蚣藻、小石花菜和粗枝软骨藻九种,分别归属绿藻、竭藻和红藻三个门类。照片中的海藻瑰丽多姿,让人惊奇不已。

团友楼稼平是研究浙东历史地理的“活地图”,路上不时在手机上核查相关文献。其君发到群里的一张海藻照片,引起了稼平的注意。稼平请教骆教授:鉴真和尚“独在浮草上端坐不动”,会是这种“浮草”吗?其君回答说“不会。”

唐代鉴真为了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其中三次出海途经嵊泗列岛,大体上就在我们船经的这片洋面。唐天宝二年(743)冬第二次东渡时,所乘海船在“狼沟浦”遭遇恶风骇浪,波击船破,人物飘没。日本奈良时代学者真人元开在《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和尚“乌蓲草上坐”。

对于“狼沟浦”,江苏南通和浙江嵊泗等地的文史学者,纷纷引经据典,论证就在各自属地。稼平撰文“鉴真和尚的‘乌蓲草’”,从浙东沿海海涂变迁的角度提出,把“狼沟浦”认作慈溪的浪港山,则“浮草”的出现,就没有违和感了。

浮藻  骆其君摄

从一张海藻照片问答引出的鉴真东渡往事,令人感慨不已:大德高僧弘法,鉴真大和尚“乌蓲草上坐”,少林寺开山祖师达摩“一苇渡江”,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超凡毅力,慈悲之心。

对于海藻,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引起了国内渔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当时的浙江省立水产试验场发现,江浙两省的众多岛屿,以嵊山岛“产生海藻之种类及数量为最多”。1934年6月乌贼汛期,派员前往嵊山岛,采集海藻合计38 种,有绿藻类7种,竭藻类10种,红藻类21种,其中包括海岛生活离不开的紫菜、海带。

其研究成果“嵊山海藻类志”,发表在次年《水产月刊》第三、四期合刊。文章认为海藻用途极广,可供食用、药用、工业用,还从学名、俗名、形态、用途和分布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采集到的这批海藻标本。

在我老家石浦,有种俗称“渔山草”的海物,生长在渔山岛岩礁上。夏天一到,街头阴凉处就会摆出木桶,盛满用“渔山草”熬制的“渔山冻”,也叫“雪花草冻”,凉弹滑爽,再洒上几滴薄荷水,是我小时候的消暑圣品。

其君告诉我,“渔山草”就是海藻中的石花菜,红藻门。石花菜胶质含量高,富含钙、碘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浙东沿海一带,渔民采集时通常用扫帚从岩礁上扫到畚斗里,带回家晒干存放。一到夏天,拿出来熬冻,用于清凉去热、润喉降暑。

“渔山冻”的颜色,有的褐红,有的透明。向其君请教后得知,这是工艺所致。石花菜晒干直接熬冻是红色的,晒干后用淡水浸泡反复晾晒,色素从藻体流失后,就变成了透明色。

小石花菜  骆其君摄

在从壁下驶往绿华岛途中,意外又惊喜的是,我们见到了古时海路上著名的龙牙礁,独立碧波汪洋之中。龙牙礁,是引导宁波先民驾船进入北洋捕捞乌贼的标志,也是当年航船从宁波过舟山去向东海外洋必经海路的向导。

龙牙礁  高子华摄

舟山马鞍列岛、中街山列岛的清澈水质与藻场,是乌贼洄游产卵的重要因素,并催生了延续数百年的乌贼汛。通过“海藻视角”,对于认识历史上北洋、南洋这片海域旺发的“乌贼汛”,会有全新的维度。

乌贼习性喜欢到水色清澄、海藻茂盛的岛礁海域产卵索饵。舟山流传不少生动形象的渔谚,如:“立夏戤山,小满生蛋”,“夏发东南风,乌贼靠山拢”,其中隐含了乌贼与岛礁和海藻之间独特的生态共生关系。

其君照片中的鼠尾藻、羊栖菜和海萝等海藻,不仅可以食用、入药,还有海水净化功能。历史上,这片海域环绕岛礁丛生的柳珊瑚和鼠尾藻、羊栖菜等海藻,因其枝丫结构和藻类特性,不仅有助于乌贼卵的固定,还起到了提供食物的作用。海藻场滋养了大量浮游生物,为产卵后的乌贼提供丰富饵料。

当地文献乌贼“粘卵于藻”“群聚礁石间”的描述,均指向藻礁共生系统。海藻,是潜藏在这些著名渔场背后不可替代的功臣。

拕乌贼  图片来自鄞州姜山狮山渔村

我们到嵊山岛时,正是一年一度的东海休渔期。嵊山商会会长毛存国在家里接风时说,这段时间正在休渔,没什么海鲜,9 月开渔后大家再来。席间端上一盘杂螺,当地朋友鲍士军笑着用方言说:下饭没有,“赤卵”上阵。“下饭”,指的是菜肴;“赤卵”,又叫藤壶,是生长在岩礁的贝类,有两瓣半伞形硬壳,味道鲜美,是佐酒妙品。

掌勺的嫂子最后端上一盆“紫菜蛤蜊汤”,毛会长底气十足地介绍:紫菜蛤蜊汤,“天下第一鲜”。蛤蜊是野生的,早上刚从沙滩上挖来,紫菜是“头水紫菜”。一勺入口,真是“鲜得掉眉毛”。

在海边,“头水紫菜”是指当年第一次收割的紫菜,品相最好,味道最鲜,营养也最丰富。此后第二次、第三次收割的,叫作“二水紫菜”、“三水紫菜”,品质逐次下降。

紫菜,也是海藻,红藻的一种。

正是:

波文海藻穿涟漪①,藻闻天下终有时。

——————————

① 诗句出自清代诗人翁方刚《铜鼓歌题曲阜颜氏拓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家装公司,本文标题:《高子华|海藻故事——舟山马鞍列岛潮间带的呼吸与密语》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