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摆渡人”徐波:讲好上海故事,中国的故事就讲好了一半

“文化摆渡人”徐波:讲好上海故事,中国的故事就讲好了一半

shell01 2025-09-08 装修心得 4 次浏览 0个评论

9月6日下午,中法文化交流使者、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携新书《相逢:我眼中一甲子的中法友谊》与《让世界爱中国》做客行知读书会,以自身60年的人生轨迹为线索,串联起中法两国从官方到民间、从文化到生活的深厚情谊。

徐波曾获得“法国艺术与文学司令官勋章”,徐波坦言,这枚勋章的意义远超个人荣誉,“它是给所有热爱法国文化、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文化摆渡人’的嘉奖,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更是给上海这座开放包容城市的。”

徐波(右)分享自己推进中法交流的故事。

徐波生在上海,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法语,后来进入中国外交部,一直在中法友好的领域工作。他回顾了策划中法建交50周年巴黎大皇宫“中国之夜”和60周年百位中法名人“甲子晚宴”等活动的幕后故事,分享了自己如何以民间力量推动两国艺术界、企业界和公益组织共同参与,重现中法友好的高光时刻。

有一句在法国听到的“上海话”时隔多年仍让徐波印象深刻。多年前,徐波在法国参加一场晚宴,一位年近八十的法国老太太用纯正的上海话问他——“侬饭吃了伐?”这位老太太是轩尼诗老板的母亲,她当年就在上海出生。这个温馨的片段引起全场会心的笑声,印证了上海与法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纽带。

针对法国人的诸多刻板印象,徐波在B站、视频号创办节目“左岸徐语”,正是希望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通过解读法国高考题、对话法国顶尖高中校长等方式,带大家去了解真实、立体的法国。

《相逢:我眼中一甲子的中法友谊》

分享尾声,徐波将目光投向未来:“中法友好的根基在民间,希望在青年。”他透露,目前在沪法国留学生已恢复至1000人(全国2000人),东航往返中法航班也逐步恢复正常,“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相逢’的机会。”

他正在推动一个计划:2026年夏天,邀请100名法国中学生来上海,沿着“饶家驹安全区”(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建立的难民区,拯救30万中国人,其模式被写入《日内瓦公约》)的历史轨迹,感受上海的城市温度。同时组织中国中学生赴法国饶家驹的故乡,深化双向理解。“语言是了解文化的钥匙,AI翻译能解决沟通问题,却替代不了对文化的深度感知。” 徐波希望更多中国青年学法语、去法国,也希望更多法国人来上海。

“上海的故事讲好了,中国的故事就讲好了一半。” 徐波表示,在全球化碎片化的今天,“文化摆渡人”这样的角色,正是打破误解、传递善意的关键。“君子和而不同,中法友谊的下一个甲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真诚与热情去书写。”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家装公司,本文标题:《“文化摆渡人”徐波:讲好上海故事,中国的故事就讲好了一半》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