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AI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AI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上海交大 “AI十条” 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此外,上海交大AI赋能基础教育计划发布,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将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共建全国首个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
此外,当日上午,“AI交汇点论坛” 在徐汇校区文治堂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鄂维南分别以《AI+激起交叉科研的新浪潮》《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科研》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深度解析 AI 技术如何重塑科研范式与教育生态。记者从上海交大获悉,鄂维南院士已于近日出任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讲席教授,他此前曾受聘该学院首席顾问。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于2024年成立。该学院官网介绍,鄂维南作为首席顾问,主要负责学院整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决策,主管人事、学科建设工作。
记者从现场获悉,“AI十条”背后,这一改革方案以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和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为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为核心,整合科研院、网络信息中心、人工智能学院等多部门力量,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AI十条”聚焦人工智能学科跃升、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智慧文科建设、AI+应用场景创新等十大领域,旨在夯实交大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地位,推动AI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学突破等方向的深度应用。
此外,学校将通过完善算力、建设AI计算赋能-工程创新中心、编制科技伦理与规范使用管理规章、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支撑保障,争取推动学校AI“半年见成效、一年大变样、两年成示范”。
启动仪式现场还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AI赋能基础教育计划,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源头抓起。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和徐汇区教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拔尖人才早期实践、教育智能化产品研发三大方向,打造协同高效合作机制,切实推动区域教育智能化升级,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场景支撑和制度保障。
而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将共建全国首个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上海交大介绍,学院聚焦青少年AI底层能力的培养,旨在打造贯通式的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2025年,中福会少年宫新宫将落址前滩滨江友城公园核心区域,而该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也将在2025年下半年在新宫中开展活动。
此外,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大获悉,自2024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 博士点,上海交大已构建起“本-硕-博”贯通培养链条。上海交大面向全校开放 AI 辅修专业,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社科全学科,开设6门通识课程并将《人工智能基础》纳入非电类本科生必修。同时,学校积极推动AI+专业改革,一年前已发布上海交大“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行动计划,制定“AI(人工智能)+HI(人类智慧)”赋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改革方案,发布《教育教学 AI 使用规范》,引导师生在智能时代坚守伦理责任,实现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
上海交大“AI十条”具体为:
1. 实施人工智能学科跃升计划。全力建设AI学科,夯实交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全球引领地位。
2.实施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聚焦“传统方法尚无法突破的高价值科学问题”,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或产业影响力的成果。
3.推进校内科研布局中设立AI专项行动计划。在学校STAR计划、医工交叉、深蓝计划等项目中设立AI专项,探索AI驱动医学、海洋等研究新范式。
4.实施智慧文科建设提升计划。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开放科学数据工作,设立智慧文科重点项目,促进文科科研范式创新。
5.实施AI For Engineering赋能计划。支持跨学科团队,推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战略价值的成果。
6.实施AI+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支持计划。支持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和标杆产品。
7.建强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建立跨区域成果共享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8.变革“AI+HI”育人新模式。推动“AI+HI”“双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知识与人格并进、效率与温度并存、智能与智慧并重的育人格局。
9.实施校园AI文化氛围提升计划。打造“交大AI周”品牌活动,举办AI创新大赛,全面提升校园AI氛围。
10.建设校园智慧决策与服务系统。围绕教学、资产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引育、学生心理健康、学术资源供给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决策与服务系统。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家装公司,本文标题:《上海交大发布“AI十条”,鄂维南院士已任该校人工智能学院讲席教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