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上海车展开幕前夕,宁德时代(300750.SZ)在4月21日召开首届超级科技日,这家电池行业的巨无霸连续发布了三款新产品: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电池,以及骁遥双核电池。
在这三款新品中,骁遥双核电池被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视为“王炸”。“它代表了未来的一个最终方向,而不是归结到某一条很具体的技术路线。”他在超级科技日结束后的媒体群访中称。
传统动力电池通常采用单一化学体系,并以正极材料使用的化学体系命名。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目前最为主流,两者也各有优劣。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廉但低温性能欠佳,三元电池续航能力突出,不过安全隐患较大。
宁德时代的骁遥双核电池被分成两个独立的能量区,分别采用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以弥补传统电池采用单一化学体系时的短板。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企业正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但在单核体系下开发一款动力电池时,仍然必须在不同性能间进行取舍。
“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化学体系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优势也有短板。”在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解释了推出双核架构的原因。
双核架构还可以通过引入更多化学体系的电池,演变为三核、四核等多核架构。曾毓群称,多核技术可以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电池的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
宁德时代推出多核架构,源于其电池武器库中有着种类丰富的电池产品可供选用。宁德时代以三元锂电池起家,此后介入磷酸铁锂电池,近年来又发布钠离子电池、M3P(磷酸锰铁锂)等新产品。
过去八年,宁德时代都是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的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其不吝啬于研发投入,研发和生产性能更好的电池。曾毓群称,过去十年,宁德时代投入超过700亿元用于研发,相当于其他电池企业的总和。这使得宁德时代有能力不断迭代并发布新的电池技术。
同时,宁德时代也迫切需要让这些技术成为应对同行竞争的新利器。动力电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各家生产商之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同行竞争激烈。
此次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还推出了两款新品: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这是一款主打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钠新电池,为钠离子电池的最新升级版。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为12C,充电速度可达到30秒75公里(即一秒2.5公里),超过了比亚迪(002594.SZ) 上个月推出的兆瓦闪充电池。后者的峰值充电倍率为10C,峰值充电速度为一秒2公里。
能量密度是钠离子电池的传统短板。相比于宁德时代2021年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升级后的钠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9%,达到175Wh/Kg。宁德时代计划在今年12月正式量产应用于乘用车领域的钠新电池,纯电续航为500公里。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钠新电池,都将成为骁遥双核电池其中“一核”的关键选项。
在骁遥双核电池中,宁德时代还引入了自生成负极技术。这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
这项技术能让电池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使得采用双核体系的动力电池能搭载更多电量,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在宁德时代此次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组合方案主要包括四种:钠铁双核(钠新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铁铁双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三元铁双核(三元体系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以及双三元双核(三元电池+三元自生成负极电池)。
以其中的两种组合方案为例,钠铁双核可以兼顾低温性能和超过700公里的续航,铁铁双核则能保证1000公里续航,并且提供12C快充。
上述四种组合方案都引入了自生成负极技术。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欧阳楚英在媒体群访时称,自生成负极是一项非常前沿的技术,宁德时代目前已经解决了诸多核心技术问题,但是从技术转化为商品仍然需要时间。
他预计,基于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自生成负极有望在未来2-3年装车。这也使得上述四种组合的骁遥双核电池商业化落地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在媒体群访时称,骁遥双核电池有多种组合,不同组合的量产时间并不相同,在自生成负极技术的验证和测试工作完成后,宁德时代计划在明年与车企展开相关沟通。
在自生成负极技术量产前,宁德时代计划推动采用相同化学体系的骁遥双核电池车型落地。高焕透露,目前已有一家车企进行车型开发,预计在2026年量产。其采用双核架构的核心目的,是为车辆提供安全冗余,在单个电池能量区失效的情况下,另一个电池能量区能够迅速完成接管。
曾毓群在超级科技日上称,骁遥双核电池的应用将不局限于乘用车,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都有望全面落地。
“(骁遥双核电池)也会大大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广,因为固态电池也有它的长板和短板。”曾毓群称。相比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采用了固态电解质,具备更好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被视为锂电池领域的终极技术,但目前尚未正式量产和商业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